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00)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标准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2、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
3、基本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部门,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职业人才。
三、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业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1 |
车站站务员 |
车站站务员 |
2 |
车站值班员 |
车站行车作业员 |
四、培养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部门,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责任意识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管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结构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规章制度
5、能进行售检票作业并处理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常见故障
6、能综合运用客运设备设施进行客流作业
7、能使用抢险救灾工具,处理车站突发事件
8、具备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9、掌握服务礼仪知识
10、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的内容和方法
11、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乘客服务中的常见问题
12、能提供简单的英语、手语服务
13、掌握车站设备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控制方式
14、掌握施工管理规定,能办理施工作业
15、能对车站设备进行监控、操作和应急处理
16、能办理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17、能协助办理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五、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本科: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专业
六、课程结构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备注 |
||||||||||||||||||
公共基础课 |
语文 |
数学 |
英 语 |
信 息 技 术 |
体 育 与 健 康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
心 理 健 康 与 职 业 生 涯 |
哲 学 与 人 生 |
职 业 道 德 与 法 治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历史 |
公共艺术 |
其他相关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
|||||||
专业技能课 |
专 业 核 心 课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
||||||||||||
技 能 方 向 课 |
车站服务与投诉处理 |
客运服务英语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监控系统 |
职业形象塑造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 |
|||||||||||||
实训实践 |
综合实训 |
顶岗实习 |
毕业考核 |
|||||||||||||||||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技能方向课等部分组成。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发挥出课程的整合功能。
(一)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本类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开设的课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历史》、《公共艺术》等课程。
(二)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主要开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等课程。
(三)技能方向课
技能方向课主要开设有:《车站服务与投诉处理》、《客运服务英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监控系统》、《职业形象塑造》、《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等课程。
(四)专业拓展模块
专业拓展模块主要开设有:《普通话》、《手工》等课程旨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企业实践课程
在学习各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学生深入各类机场、航空公司从事空乘服务、安检、地面服务等相关工作等。
八、教学安排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设置的情况,本专业公共课1026学时,专业核心课396学时,技能方向课360学时。其余时间,安排实践课和由学校安排复习考试。课程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公 共 基 础 课 |
思 想 政 治课 |
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36 |
√ |
|||||
0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36 |
√ |
|||||||
03 |
哲学与人生 |
2 |
36 |
√ |
|||||||
0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6 |
√ |
|||||||
05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 |
36 |
√ |
|||||||
文化课 |
06 |
语文 |
11 |
198 |
√ |
√ |
√ |
√ |
|||
07 |
数学 |
8 |
144 |
√ |
√ |
√ |
√ |
||||
08 |
英语 |
8 |
144 |
√ |
√ |
√ |
√ |
||||
09 |
信息技术 |
6 |
108 |
√ |
√ |
√ |
|||||
10 |
体育与健康 |
8 |
144 |
√ |
√ |
√ |
√ |
||||
11 |
历史 |
4 |
72 |
√ |
√ |
||||||
12 |
公共艺术 |
2 |
36 |
√ |
|||||||
小 计 |
57 |
1026 |
17 |
15 |
13 |
12 |
|||||
专业技 能课 |
专 业 核 心 课 |
1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 |
54 |
√ |
|||||
14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
3 |
54 |
√ |
|||||||
15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
3 |
54 |
√ |
|||||||
16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
4 |
72 |
√ |
|||||||
17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
3 |
54 |
√ |
|||||||
18 |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
3 |
54 |
√ |
|||||||
19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
3 |
54 |
√ |
|||||||
小 计 |
22 |
396 |
3 |
7 |
6 |
6 |
|||||
技 能 方 向 课 |
20 |
车站服务与投诉处理 |
3 |
54 |
√ |
||||||
21 |
客运服务英语 |
2 |
36 |
√ |
|||||||
22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监控系统 |
3 |
54 |
√ |
|||||||
23 |
职业形象塑造 |
2 |
36 |
√ |
|||||||
24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含形体训练) |
4 |
72 |
√ |
√ |
||||||
25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
3 |
54 |
√ |
|||||||
26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 |
3 |
54 |
√ |
|||||||
小 计 |
20 |
360 |
5 |
4 |
5 |
6 |
|||||
实训实 践 |
27 |
军训与入学教育 |
6 |
108 |
√ |
||||||
28 |
综合实训 |
6 |
108 |
√ |
|||||||
29 |
毕业教育与顶岗实习 |
56 |
1008 |
√ |
√ |
||||||
小 计 |
68 |
1196 |
6 |
6 |
28 |
28 |
|||||
专业合计 |
110 |
1980 |
14 |
11 |
11 |
18 |
28 |
28 |
|||
总 计 |
167 |
3006 |
31 |
26 |
24 |
30 |
28 |
28 |
|||
学期开课门数 |
11 |
11 |
10 |
9 |
|||||||
表2 教学学时分配表
公共基础课 |
专业核心课 |
技能方向课 |
实训实践课 |
总课时 |
|
课时数 |
1026 |
396 |
360 |
1224 |
3006 |
比例(﹪) |
34.1﹪ |
13.2﹪ |
12﹪ |
40.7﹪ |
100.00﹪ |
九、教学实施环节
(一)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部分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的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专业理论课程上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根据该专业标准化各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安排好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反思性的学习方法,逐渐的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创新的精神,为后期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践教学部分
1、综合实训
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站务员岗位的工作,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售检票作业、客运组织、客运服务、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
参与车站值班员岗位的工作,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车站设备综合监控、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任务,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2、顶岗实习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及相关服务岗位的工作环境和管理要求,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明确车站站务、车站值班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责权限,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学会与人相处与合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就业态度。
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湖南省轨道交通企业岗位资源,重点是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岗位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和互利式的岗位对接活动。
在坚持以传承和创新轨道交通服务为宗旨的前提下,与各单位签订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定向就业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确保顶岗实习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双赢性。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合作机制,共享合作各方的资源:
聘请实习合作单位管理层中的专业人士和一线业务骨干担任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
委派专门的专业教师定期入驻实习合作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和指导;
鼓励专职教师深入实习合作单位,为实习合作单位提供智力支持、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支持,同时制定合作机制,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与实习合作单位共同探索人才培养和长效保障机制,双方指定专人负责合作联络事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检查和总结会议,及时处理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合作中出现的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确保产、学、研深度融合;
及时总结和提炼用人单位一线岗位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对实习学生实习进度与重心做出调整,确保用最短的时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现理论的完整性和前沿性,应用技能与一线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和快速完善,正确地推动学生的成长。
总结和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实训指导和管理机制,确保在最大限度推进学生学习的同时,能更好地契合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要求合作各方根据各自实际需求,共同来制定顶岗实习的运行方案,秉着以课程概念为着重点,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和促进顶岗单位综合效益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是加强实训环节的设计与排练,有针对性地为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支持输出,既展示学校专业,又为学生提供短期顶岗实习的舞台;
二是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业的用人需求,提炼轨道交通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教育元素,通过车站站务、车站值班等岗位顶岗实习等方式,与长沙市乃至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达成顶岗实习合作,在此期间进行互相学习与沟通,借此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是以近距离感受一线岗位的机会,通过定期分享与总结会议,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本职业的高尚性,明确本职业的核心使命,坚定学生坚守岗位的决心与信念,突出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一线的能力与价值。
十、教学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育人的理念,建立科学、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要求和冰球突破官网登陆 实际等,制定课程教学及实训实习评价标准。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
另外,加强顶岗实习及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成立由实习单位领导、学校带队老师、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实训期间的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的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十一、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配备有校内专业课教室和校外合作实习实训单位。
十二、师资力量
结合冰球突破官网登陆 实际情况,专业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基本上合理。在现有的条件下聘请本地方的行业一线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师承担专业课教育任务。
十三、毕业及毕业证书
本专业学生达到以下规定,准予毕业,颁发三年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证书。
1.达到人才培养所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规格要求,规定的所有课程,成绩合格。
2.在毕业前参加相应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毕业见习实习按要求完成,成绩合格。